瀏覽數 28,215

國際研究證實疫苗混打安全可行且更有保護力 台灣該怎麼做?感染科名醫全方位解析

全球興起新冠疫苗混打風潮,為什麼許多國家採取混打策略?混打有什麼優缺點?《康健》20日邀請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直播開講,從全球疫苗混打經驗,分析台灣應有的作為,並釋疑臉書粉絲提出的疑問。以下為顏慕庸直播內容Q&A重點摘要:

(《康健》邀請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(右)線上直播開講,分析疫苗混打的可行性。圖片來源 / 陳德信攝)

顏慕庸的疫苗混打面面觀Q&A

全球已有不少國家鼓勵混打疫苗混打,為什麼會興起這股風潮?

混打興起的原因,最開始是因為AZ疫苗罕見的副作用令人疑慮,讓歐洲多國對第2劑是否仍續打AZ持保留態度,同時也展開第1劑打AZ、第2劑打mRNA疫苗(輝瑞BNT或莫德納)的研究,來避開第2劑也打AZ潛藏的風險。

二是全球疫苗供不應求,自然就產生混打的需求;三是全球針對方興未艾的Delta變種病毒,必須盡速完成兩劑接種的需求。混打可說是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趨勢。

目前已有的混打研究,獲得什麼樣的結果?

牛津大學進行的AZ+輝瑞BNT疫苗的混打研究,將受試者分成4組:AZ+AZ、 BNT+BNT、AZ+BNT、BNT+AZ。結果發現,在棘蛋白抗體表現(IgG)方面,表現最好的是2劑都打BNT;其次是先打AZ再打BNT,第3是先打BNT再打AZ,最後是兩劑都打AZ。在T細胞免疫效價方面,混打組合都比單打同一種疫苗效果佳,不過AZ混BNT疫苗的表現,又比BNT混AZ更優。

此外,瑞典一項先打AZ再打莫德納疫苗的小型研究也顯示,2劑都打AZ疫苗,體內棘蛋白抗體表現(IgG)上升5倍、血清中和抗體效價增加2倍;但如果第1劑打AZ第2劑打莫德納,棘蛋白抗體表現上升115倍、血清中和抗體效價上升20倍。

疫苗混打可以對抗變種病毒嗎?

研究發現,面臨變種病毒,施打單一品牌疫苗中和保護力有下降現象時,混打疫苗可能有機會再刺激人體免疫細胞,將抗體再往上提升。

研究顯示無論AZ混輝瑞BNT還是AZ混莫德納,都比單打2劑AZ效果好,這是因為AZ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的DNA疫苗,當經過基因重組不再具備致傳染力的腺病毒DNA進到人體細胞裡,能夠利用人體細胞工廠所提供的原物料製造S蛋白的抗原,同時有效啟動細胞免疫刺激,所以當第2劑施打同樣針對S蛋白的抗原抗體表現的mRNA疫苗,馬上發揮非常好的效果,對於現在要嚴加防範的Detla變種病毒都有幫助。

混打一定要拿AZ當第1劑?莫德納不行嗎?

用莫德納或同屬mRNA疫苗的輝瑞BNT當第1劑沒有不行,只是如果先打莫德納再打AZ,效果不如2劑都打莫德納好。

因為學理及研究結果都顯示,先打AZ對細胞免疫力的刺激比較有效,之後再以mRNA做為第2劑,能讓抗體躍升很快。每種疫苗引發免疫反應的機轉不同,原則上AZ適合當第1劑把底子打好。

混打沒有缺點嗎?

混打的缺點就是目前欠缺長期大型研究,疫苗需要長期觀察,我們對流感疫苗有把握,是因為我們已經打了幾十年,但新冠疫苗問世時間短,目前只有施打疫苗3~6個月的短期研究,需要長期觀察成效。

目前全球混打疫苗的國家有哪些?

目前全球已實施混打的國家,在美洲有加拿大,在歐洲有挪威、丹麥、瑞典、芬蘭、德國、荷蘭、法國、西班牙、義大利,以及中東地區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、巴林,還有亞洲地區的南韓、越南、泰國以及不丹。混打方式多是第1劑AZ疫苗,第2劑mRNA疫苗。

混打會成為各國普遍採行的做法嗎?

國外陸續完成的疫苗混打研究顯示,混打不但可行,效果還更好,可相當程度解決單一疫苗副作用及供貨不穩定問題,而依疫情發展,人類至少還要跟COVID-19奮戰好幾年,因此混打是疫苗缺貨國家必須考慮的做法。

面對COVID-19這個百年大疫,只有全球疫苗的群體免疫達到70%,才能有效壓制病毒讓它不繼續產生變種,但現在全球疫苗覆蓋率只有將近25%,離全球群體免疫還遠,可以預期病毒會繼續變種橫行。

全球疫苗覆蓋率低與疫苗供貨有關,大家都在搶疫苗,當單一廠牌疫苗供貨不穩定,必須靠混打趕快把全球疫苗覆蓋率拉高到70%,建構全球防疫力。

台灣需要跟隨國際腳步開放疫苗混打嗎?

疫苗混打在台灣其實是更重要的議題,因為我們正面臨無法有充分疫苗供應的窘境,已採購的疫苗到貨時間也難掌握,因此混打是台灣一定要討論的議題。

不過雖然我們可以拿國外的數據做參考,但畢竟亞洲人跟西方人體質不一樣,台灣還是要有自己本土的混打研究資料才好。據了解,台大醫院已展開AZ混打莫德納疫苗的研究,結果預計3個月出爐,將可做為我國研訂疫苗混打政策參考。

疫苗混打副作用會比較強嗎?

從現在的已經發表的研究來看,混打的副作用都是輕微而且可以忍受的。2種疫苗的副作用都可能發生,但強度會減半,比如2劑都打莫德納疫苗,有人形容打第2劑後的副作用好像撞上火車這麼強,但如果第1劑打AZ,第2劑再打莫德納,嚴重副作用就少一點,也就是撞火車的力道會減輕很多。

國產高端疫苗與其他疫苗混打也可以提升保護力嗎?

雖然目前全球都還沒有混打蛋白疫苗的研究,不過從學理上看,蛋白疫苗將來也可望以第2劑加入混打行列。不過因為次單位蛋白疫苗並不是從一般細胞內啟動免疫反應,它刺激細胞免疫的效能沒有AZ疫苗那麼好,所以不適合打先鋒,混打時建議仍以AZ做為第1劑打底,蛋白疫苗適合做為第2劑施打。

但像如同AZ+莫德納也要經過人體實驗才曉得混打的效益,如果政府能夠就這方面預作研究,會更適切。

mRNA疫苗是非常新的技術,真的比傳統蛋白疫苗好?

mRNA疫苗的優點有三,一是製造速度快,二是應對變種病毒的反應速率也快,三是它做為混打的第2劑可提升保護力,對人體產生抗體濃度的作用,比傳統疫苗都好。它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從它對人體會有什麼長遠影響,還需要密切注意。

mRNA疫苗雖然有效,但新冠肺炎是複雜的疾病,從人類過去的歷史觀之,很難在1年以內把它完全處理掉,所以也不大可能研發出一個mRNA疫苗,就把所有問題解決。大家要有跟疫情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。

近來有民眾闖關混打成功,甚至有個案在國內外接種3廠牌疫苗,安全嗎?

當疫苗需要接種兩劑,間隔多久打很重要,國人可望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政府開放混打的好消息,一旦政府開放混打,對於不同廠牌疫苗怎麼混、2劑之間相隔多久等,一定有相關配套指引,民眾應配合國家疫苗施打政策,自己決定怎麼混是不妥的。

以這個打了3個廠牌疫苗的個案來說,如果短期內打3針,可能因為體內的免疫調節還沒有應對過來,後面的針都都白打了。

每個人都適合混打嗎?

近包括從病人跟親友來的詢問已有近百個,除了有免疫失調導致的血管栓塞,或是對疫苗佐劑某些成分非常敏感,或者曾經打疫苗發生休克等這種這種少數的特例,我的回答都是:輪到你就快去打。

慢性病患不要因為自己的潛在慢性疾病而對施打疫苗有所遲疑,其實慢性病族群反而是需要疫苗保護的高風險群族,應該趕快打疫苗。

有自體免疫疾病、心臟瓣膜閉鎖不全,或正在吃凝血劑的人,也可以混打疫苗嗎?

除了上一題提到的特殊狀況,不管是心臟、糖尿病、中風等等問題,目前研究並未發現不能接種疫苗,原則上都可以混打疫苗。

免疫系統則要看打疫苗時用藥情況,很多病人在吃類固醇,如果類固醇用量很低,或者化療、免疫療法用的劑量很穩定,打疫苗都沒問題。但免疫力比較弱或嚴重缺失的時候,打疫苗可能體內起不了疫苗該有的作用,可能要思考是否再加強劑量等,建議這一類特殊族群與醫師詳加討論。

年輕族群疫苗施打的建議?

年輕人施打mRNA疫苗有發生免疫性心肌炎的機率,不過發生機率很小,如果真的害怕這個副作用,可以選擇歷史悠久的蛋白次單位疫苗;其次,AZ疫苗基本上屬於DNA疫苗,人類過去有使用在基因療法的經驗,我會建議第2個選擇打AZ疫苗。

另,在國外年輕族群接種疫苗比例較低,因此Detla變種病毒多攻擊年輕人,年輕人還喜歡群聚,建議年輕人有機會打疫苗就趕快打,同時做好以下介紹的個人防護,口戴口罩勤洗手。

我國18歲以下青少年還未列入疫苗接種族群,9月開學時怎麼辦?

青少年疫苗施打是重要議題,全球本來把青少年與兒童列為最後施打對象,但近來因為Detla變種病毒肆虐,攻擊的對象又多為青少年,所以青少年的疫苗施打不得不快速展開。目前只有輝瑞BNT疫苗針對12~18歲族群做過研究,BNT疫苗也是目前唯一可施打在青少年族群的疫苗。

在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還無法打疫苗時,有一個方法是拉高18歲以上大人的疫苗覆蓋率,整個增加台灣的群體免疫力,間接保護青少年與兒童。

青少年打疫苗我最在乎的是安全性,成年人如果打AZ疫苗或mRNA疫苗發生長期副作用,我們就花時間來解決,但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,身體還在生長發育,因此國家對青少年的疫苗施打政策必須更謹慎。

國內疫苗覆蓋率逐漸提升,在疫情警戒降級後,防疫上還需注意什麼?

疫苗從來不是100%有效,再者,如果打疫苗後跟國外一樣不戴口罩、到處群聚、去夜店乾杯,打疫苗也無助防疫。另外,就算自己打過2劑疫苗,個人染疫風險降低很多,但如果你手上有病毒,還是存在傳染給家人的風險。

我常說,台灣今年5月以前防疫成功,除了境外管制成功,另外就是台灣有個金鐘罩把台灣很緊密的保護住,這個金鐘罩就是醫療、酒精跟口罩。醫療是指台灣醫療端封鎖了漏網之魚,酒精與口罩則是個人防護最佳用品,即使打了疫苗,還是要落實外出時戴口罩、勤洗手、維持社交距離。

感染科醫師防堵病毒上身的做法為何?

我自己建構身體最後防線的做法最重要的是養成「三明治洗手法」,依「消毒→碰觸→再消毒」的原則,反覆消毒雙手,因為洗手可以有效阻絕病毒傳播。

能在水龍頭下洗手當然最好,但外出時很難隨時用水洗手,因此從2003年SARS時發展出來的節點酒精洗手就很重要,建議大家隨身攜帶一瓶酒精乾洗手劑,當手碰觸到各式環境物件後就用酒精洗手,這樣病毒縱使傳進社區,也沒有能力再傳播開。平常搭乘公車捷運等大眾交通工具,則以「污染手」、「清潔手」區別,用同一隻手碰觸外面的物件,下車後立刻消毒污染手,把它恢復成清潔手。

從醫院回家,如何防止病毒進家門?

大家應建立居家環境有所謂「污染區」、「緩衝區」與「清潔區」分區的概念,具體做法為:住家環境明確區隔出污染區、緩衝區及清潔區,家門之外都有可能是污染區,例如公寓大樓電梯按鈕,碰觸後仍要消毒除污;一進家門的玄關處則是緩衝區,再進去就是家裡的清潔區。

國外已有包裹遭污染的案例,收到包裹最好在緩衝區消毒後再取出裡面的東西帶入清潔區,購物袋也這樣處理。從外面回到,一進到緩衝區,先以酒精噴灑雙手,身上衣物如在外有被污染之虞,脫下來後先除污消毒,再進到清潔區,保持家裡環境潔淨。

給《康健》讀者的建議與提醒?

第一,可以打疫苗就打,除非身體有特殊狀況,否則不要挑選廠牌。你每打1劑疫苗,就為台灣築起一塊防疫長城的磚牆,所以輪到你打疫苗就趕快去打。

第二,客製化個人防疫金鐘罩,包括三明治洗手法及居家環境區隔出緩衝區及清潔區,無論處在疫情警戒第幾級,都以防疫新生活面對疫情。

猜你喜歡

活動看板

其他人也看